宾:同“摈”,排斥。
献公:公元前384至公元前362年在位。
或曰二句:按五行理论,木火金水土五行应东南西北中五方,并与春夏秋冬闰相配合。因东与春相配,西与秋相配,所以说“东方物所始生,西方物之成孰”,用以解释秦汉兴起于西方。这是从历史现象中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。
禹兴于西羌:古史中的一种传说。《夏本纪·正义》引《帝王纪》谓禹“本西夷人也”。扬雄《蜀王本纪》云:“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,生于石纽。”汶山郡,汉武帝置,郡治汶江,在今四川茂汶县西北,本冉族地。冉族以氐羌为主。
汤起于亳(bó):亳有四地,一在关中,三在河南。河南商丘东南之南亳,西北之北亳,偃师县西之西亳是河南三亳。关中亳亭在今西安市东南。舜封契于商。《殷本纪》三家注谓为上洛之商,即今陕西商洛县。可见这里是以关中之亳为汤兴之地。
秦既得意:指秦得遂统一之志。《秦始皇本纪》载,始皇二十八年东巡,上琅邪山刻石颂功,“明得意”。
世异变,成功大:指秦顺应事变,获得成功。其语化自《韩非子·五蠹》,原文是:“时异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。”
传曰法后王:传,指《荀子·儒效篇》:“法后王,一制度。”又《非相篇》:“欲观圣王之迹,则于其粲然者,后王是也。”孔孟主张宪章尧舜,而荀子主张法后代贤王是一大进步。但荀子主张的“法后王”又有所保留,只是法三代。《王制篇》说:“王者之制,道不过三代,法不贰后王,道过三代谓之荡,法贰后王谓之不雅。”司马迁引此是强调重视近现代史,要对秦朝作正确的评价。
议卑而易行:议论平易浅近容易遵行。
学者牵于所闻:学者,主要是指那些高谈法先王、循仁义的儒生博士们,局限在自己的旧说里跳不出来。牵,局限。
耳食:用耳朵吃饭(听食)不知味,喻不切合实际。
踵春秋之后:接续在孔子所著的《春秋》之后,即接《十二诸侯年表》之后,因该表是表现《春秋》的。踵,脚后跟,引申为跟着、接续之意。
周元王:名姬仁,公元前475至前469年在位。
讫二世:指《六国年表》下限不止于秦统一的公元前221年,而讫于秦二世之亡的公元前207年,正是司马迁“综其终始”历史观的反映,以表现其凭恃暴力不能守国的观点。
凡二百七十年:此举成数。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07年,实际为二百六十九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