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本溪KTV招聘网 > 本溪热点资讯 > 本溪名言/句子 > 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

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

2022-09-01 10:49:15 发布 浏览 427 次

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故五行无常胜,四时无常位;日有短长,月有死生。

孙子说:用兵打仗,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,而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。所以,善于用兵作战的人,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。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入到我方指定地域的,是利诱的缘故;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地域的,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。所以,敌人休整得好,就设法使他们疲劳;敌人粮食充足,就设法使他们饥饿;敌人驻扎安稳,就设法使他们移动。

要出击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,要突袭敌人未曾预料的地方。行军千里而不劳累,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;我军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,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点;防御而必能稳固,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力攻取的地方。所以,善于进攻的,能使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加强防守;善于防御的,能使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进攻。微妙啊,微妙到使敌人看不出任何形迹!神奇啊,神奇到使敌人听不见丝毫声音!所以,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。

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,是由于袭击他们防守空虚的地方;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,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。所以,我军要交战时,敌人即使修筑了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军交锋,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;我军不想交战时,占据一个地方防守,敌人无法同我交锋,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搞错了进攻的方向。

所以,要使敌人暴露形迹而使我军不露痕迹,这样,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。我军的兵力集中在一处,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,这样,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,从而形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形势。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处于劣势的敌人,那么,能够同我军正面交战的敌人也就有限了。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要做到不让敌人知道,敌人如果不知道,那么,他们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,敌人防备的地方愈多,那么,我们进攻面对的敌人就愈少。因此,敌人防备了前面,后面的兵力就薄弱;防备了后面,前面的兵力就薄弱;防备了左边,右边的兵力就薄弱;防备了右边,左边的兵力就薄弱。处处加以防备,那么,就导致兵力处处薄弱。兵力薄弱,是因为处处分兵防备敌人;兵力充足,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分兵防备。

所以,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,预知交战的时间,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;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,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,那么,就会导致左翼不能救援右翼,右翼不能救援左翼,前军不能救援后军,后军不能救援前军的情况,更何况远达数十里,近在数里,又怎么能做到应付自如呢?依我的分析,越国的军队数量虽多,但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?所以说:胜利是可以努力争取的。敌军虽多,可以使他们无法同我军主力较量。

所以,用兵打仗要通过认真地策划筹算,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和得失;要通过挑动敌人,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;要通过佯动示形于敌人,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之所在;要通过小规模的交锋,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。所以,佯动示形进入最高境界,就是使敌人再也看不出什么形迹。看不出形迹,那么,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无法窥见自己的底细,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。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并取得胜利,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,众人仍然不能看出所以然来。人们只能知道我军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,但却无从知道我军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。所以,每一次取得胜利所用的方法,都不是简单地重复,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的。

用兵的规律就像水流的规律一样,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;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主力而攻击敌人的弱点。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,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。所以,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形态,就像水的流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,就可称为用兵如神。所以说,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势,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哪个季节是永远不变的,一年之中白天有长有短,一月之中月亮有圆有缺。

本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“避实而击虚”的方针。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?第一,要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,使敌方处于被动地位,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。善于用兵作战的人,能够设法调动敌人,而不被敌人所调动。第二,要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打击敌人兵力空虚之处。第三,要集中自己的兵力,并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,造成战术上的我众敌寡。孙武指出,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,要从分析敌情出发,而随形势变化,因为战争过程中的众寡、强弱、攻守、进退等关系都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。

孙子曰: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,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。故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。

战争中,谁掌握了主动权,谁就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;否则,如果处于被动地位,那么也就离失败不远了。因此,孙子在这里提出了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思想,即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,要想办法调动敌人,让敌人按照我方意愿行动,避免己方陷入被动局面,消极挨打。这在兵法理论中,同样是一种基本的作战思想。

明永和八年(公元者4者0年)二月,明成祖朱棣亲率50万大军北伐鞑靼,大军进至兴和(今河北张北县)时天气寒冷,鞑靼企图设计诱明军深入,可是朱棣不为所动,只是下令将士休整,待天气转暖后,再进一步北伐。休整一段时间后,同年5月朱棣率大军三千进至胪朐河(今蒙古克鲁伦河)中游南岸。当时鞑靼兵分两路,由本雅失里率领一支西逃,阿鲁台率另一支向东逃去。其实,逃跑是假象,鞑靼兵分两路的目的,仍然是想诱明军深入。可是朱棣毕竟也曾在沙场征战多年,他识破了鞑靼的诡计,置东路于不顾,集中兵力向西追歼本雅失里,追至兀儿扎河(今蒙古勒吉河),仍未见其部踪影,于是将战车、粮草以及其他辎重留下,亲率二万轻骑,轻装简从,急追本雅失里,终于在斡难河(今鄂嫩河)南岸追上本雅失里,立即挥师出击,鞑靼军大败,本雅失里率数骑侥幸逃脱。朱棣复率军返回胪朐河,乘胜东击阿鲁台。6月初到达阔滦海子,探马来报,阿鲁台部隐藏在前面山谷中,朱棣遂指挥大军将其包围,并逐步缩小包围圈,最后以精骑千余骑,直冲鞑靼营地,东路军顿时也溃不成军,明军趁势将其围歼,阿鲁台率家眷北逃。

明成祖朱棣在北伐鞑靼的过程中,自始至终都把握着战争的主动权。他在天时、地利都不如敌人的情况下,并没有迷失自己的战略计划,无论鞑靼采取何种方式诱惑明军,朱棣都不为所动,而是因势利导,随机应变,始终把握着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的战略原则,最终取得了北伐鞑靼的胜利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